九江乡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始人李升彬

资讯 09-30 阅读:47 评论:0

稻鸭共生助力家乡发展 ,古稀之年开启第二人生

——访九江乡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始人李升彬

数年前,这里良田抛荒、池塘干涸,是无数倒在城市化进程下的“空心村”之一;数年后,这里稻禾青青、鸭鸣阵阵,探索出了“稻鸭共生”的生态农业新模式、生产出了摘得国际博览会金奖的大米。

数年前,他是新中国第一批知识分子,是扎根基层半个世纪的“赤脚医生”,仁心仁术、淡泊名利;数年后,他是古稀之年积极探索生态农业之路、培育高质量有机富硒稻米的创业者,是竭尽心力唤起家乡生机、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企业家。

数年之间,一个奇迹,一段人生。九江乡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始人李升彬用实际行动,为当地生态农业推广、特色农产品种植、区域农业及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方案,诠释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与深情。

从军从文终从医, 一生未改乡土情

1945年,李升彬出生于江西九江的一户农民家庭。从读书时起,他就是全面发展的“五好学生”,常年担任班里的班长,在校期间,他深受教科书中热爱祖国、为国献身的战士黄继光、邱少云、董荐瑞等英雄的事迹感染,又追慕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气概与胆魄。文天祥《正气歌》中所流露的宁死不屈的顽强意志,岳飞《满江红》中所体现的报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东城汉记·马援》中“马援的好男儿不应寻常床侧死,应以马革裹尸还”所彰显的为国尽忠的英雄本色,都深深激励着李升彬,少年的他便有堪比民族英雄的爱国之情,李升彬始终将“参军入伍,报效祖国”视为自己的理想。不巧的是,时值62年,举国上下着力发展农业,部队因此暂停了校内招学生兵。为此,他只身前往北京,找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部、希望能够入伍。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罗瑞卿热情接待了李升彬,为他的爱国热情所感动,亲自写信到李升彬所在的九江县兵役局,同时叮嘱他一定要征得父母的同意方可应征入伍,还亲自将李升彬送上了回乡的火车站。但遗憾的是,由于母亲体弱多病,他又是家中独子,最终只能含泪放弃了自己的绿营梦。

不巧的是62年举国上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也是部队唯一停业在校内招学生兵的一年,回家后由于独子父母不放行,为此只身去了北京,找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部,受到了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课总长罗瑞卿的热情接待,在接待室里罗总长语重心长为我的爱国热情所感动,并亲自写信到我所在地九江县兵役局,当时同又晓之以情,必须征得父母的同意方可应征入伍,临别时罗总长还亲自只身送我到直达北京火车站掛电公交车,此景致今难忘,回家后由于母亲年老体弱多病,遭到拒绝,父母在不远行,为此含泪放弃了,投笔从戎马革裹尸还的绿营梦。从最大的愿望就是参军入伍,报效祖国。但身为家中独子,李升彬不符合国家当时的征兵条件,只得放弃自己的绿营梦。

毕业后,因为成绩优异,他被聘任为大队(村)的民办教师,白天教书,晚上兼职给“扫盲班”上夜课。凭借着良好的教学能力与突出的扫盲贡献,李升彬很快被评为“模范教师”。

1967年,村里筹备开办诊所。秉持着“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信念,李升彬主动走下讲台,成为了一名“赤脚医生”(乡村医生),从此开启了自己长达半个世纪的从医生涯。

1969年前后,由于当地计划修建军用机场,一支援建部队来到了这里。刚来时营房还没建好,官兵们便分散借住在乡亲的家中。当时,部队里先后有两位医术高超的队医许佩儒(后抽调庐山空军疗养院任处长)、杨亦和(后调任上海空军医院院长),见李升彬扎根村办诊所,怀救死扶伤之愿,又有上进之心,便时常帮他看诊、出诊,给了他很多专业上的指导,还为李升彬争取了一个十分宝贵的进修机会。1989年,在许处长的接替和杨院长的帮助下,李升彬来到上海空军医院师从名医,学习提升。学成归来后,李升彬以更加精进的医术为家乡父老及周边县、乡慕名而来的患者解除病痛,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良医。

当时正值八九十年代,农村实行分田到户的政策,棉花、稻谷、水产、家禽、蔬菜都成了农户赚钱争收的主要来源。为了获得更高产量,农户们盲目、大规模地使用农药、化肥、催产剂等各类激素,造成了大量接触性、吸入性及食物农残过量中毒的病例。李升彬回忆道:“最严重时,诊所一天就要接诊二三十个这样的患者”。这一事件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也在他心中埋下了一个推广生态农业,种植绿色粮食的梦想。

后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粮食作物和棉花不再抢手,村里的青壮年纷纷放弃务农,进城打工。前后不过十年间,在城市获得飞速发展、日益繁华的同时,曾经鸡犬相闻、炊烟袅袅的家乡也呈现出了良田抛荒、池塘干涸、道路荒芜、人烟稀少的萧条景象。李升彬看在眼里,痛在心头,他开始思考能否将这些荒废的土地流转过来,按照生态农业的标准开展生产,让家乡的土地恢复往日的生机,也为市场供应真正健康有机的食品。

但此时的李升彬已经年过古稀,诊所也交给了儿子和媳妇打理,正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因此家人都不赞成他再为了村里劳心劳力。另外,有关荒地流转、生态农业实际操作的技术问题也同样横亘在李升彬眼前。可尽管阻碍重重,李升彬还是无法眼看着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家乡就这么荒废下去。于是,他辗转联系到了一位儿时好友——毕业于江西农学院,历任江西德安县农业局长、江西省农村经济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及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党委书记,两度担任中国援助毛里塔尼亚农业专家组长的马道文书记。

同为江西九江人,古道热肠、心系桑梓的马书记在接到请求后立即表示,十分乐意帮助家乡实现振兴和推动持续发展。为此,他不仅倾其所有为李升彬提供了农业技术方面的专业指导,还联系了中国热科院品种资源研究所的首席水稻专家尹明教授、瓜果专家党选民教授及蔬菜专家杨振武等前来助阵。

2016年,在相关专业机构、人才和家乡父老相亲的大力支持下,七十一岁的李升彬流转了原生产队连片400余亩抛荒地,创办了九江乡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开启了自己的“第二人生”。

稻鸭共生出好米 ,蜚声国际摘金奖

根据当地的水土及气候条件,尹明教授给乡音合作社带来了他亲自研制的非转基因良种稻——“热香1号”和“热黑1号”,并指导合作社进行试种。同步试种的还有党选民教授、杨振武教授提供的五彩西瓜和黄秋葵良种。

当时,由于村里土地抛荒已久,此前施用的农药化肥基本得到了降解,丛生的杂草也在翻耕后腐化成了天然有机肥,土壤肥力很高。因此第一年试种的产量就相当可观——不仅稻米亩产超过了海南的平均水平,五彩西瓜和黄秋葵也获得了丰收。李升彬与乡音合作社因此得到了海南热带农业科学院的关注,双方也达成合作。

第二年,合作社正式引进了“热黑1号”和“热香1号”,并开始探索有机培育的模式。为了同时满足有机标准和肥力的需要,合作社与专家团队在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后,决定尝试在稻田中放养鸭子,并在随后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完善并形成了集经济、社会、生态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稻鸭共生”。

所谓“稻鸭共生”,实际是一项种养结合、降本增效的新型农业技术。在这种模式下,农户将出壳10 天左右的雏鸭全天候放入稻田,利用鸭子的杂食性,达到为水稻除草、控虫、松土、供肥和浑水增氧等目的。同时,稻田也为鸭子提供了充足的水、有机饲料及活动场所,从而实现了两者的共存。这一模式能够极大地节约水稻种植和麻鸭养殖的成本,生产出的有机大米、禽蛋和鸭肉也满足了市场上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还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土质,具备良好的生态效益。

为进一步确认“稻鸭共生”的优越性,合作社先后邀请了“五洲恒通”、“上海英格尔”、“谱尼测试”等专业检测机构,对试种区域的水、土壤及稻谷进行了分片取样及检测。结果显示,合作社所产出的大米不仅达到了严苛的有机标准,还以土壤含硒量0.15mg/100g、大米含硒量7.5mg/100g的成绩,高标准通过了国际富硒检验,是名副其实的有机富硒大米。与此同时,“稻鸭共生”模式下的良种稻米在蛋白质含量上也表现出了极佳的品质,尤其“热黑1号”还富含有对人体十分有益的抗氧化成分——花青素。

凭借着以上种种优异特质,2018年12月,合作社注册的乌沙堰大米参加了第十九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在国内外多方专业机构与人士的见证下,摘得了博览会金奖,从而一举打响品牌。

2019年,合作社获得了江西省农业厅和江西省水禽产业技术体系的大力支持,正式走上了建设示范基地、开展技术推广的快速发展之路。在政府部门及专业机构的帮助下,李升彬与团队围绕每亩放鸭数量、放鸭时机、投放饲料比例、稻鸭管理等方面对“稻鸭共生”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并制定了详细的推广计划。

经过四年的扎实发展,如今,乡音合作社的水稻种植面积已超过300亩,生产出的优质有机农产品也经过加工和包装,开始走向市场,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看着曾经的萧条景象被稻禾青青、鸭鸣阵阵的生态田园风光所替代,李升彬欣慰地笑了。

惟愿家乡好发展 ,何惧架上药生尘

在推动乡音合作社走上正轨的过程中,李升彬始终未曾忘记自己振兴家乡、发展家乡的初心。在探索推广“稻鸭共生”模式,帮助家乡恢复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他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乡民和农户获得更好的发展。

为此,他灵活采用倾斜用工、直接帮扶和股份分红等形式,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一方面,积极吸纳当地农户进入水稻基地务工,享受工资待遇;另一方面,开辟了20亩田专门用来支持和帮扶贫困户,推动贫困户早日脱贫。此外,李升彬还通过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累计带动100多家农户,1000多余人次余人次应用“稻鸭共生”模式,让家乡闲置的土地越来越少、人气越来越旺,有机禽蛋、大米、鸭肉的产销量越来越高、品质越来越好,真正实现了生态的持续高质量发展。李升彬表示,在此基础上,他还规划将当地打造成集休闲、旅游、采摘、垂钓、养身、文娱、文体等功能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推动家乡的多元化发展。

乡音合作社能够有今日的成绩,有这样美好的未来展望,李升彬打从心底里感恩每一位给予他关注与无私帮助的机构、团体、领导、专家和朋友。尤其是自合作社创立之初便提供了大力支持的马道文书记,将合作社取名为“乡音”,也正是感念马书记年事已高,依旧为家乡发展竭尽心力、奔波劳苦的深厚乡情。2019年,77岁高龄的马道文书记因疲劳过度和高血压引发脑梗,至今仍在康复中心休养。但他毫无怨言,依然对合作社与家乡的发展报以关注。这令李升彬万分感佩,同时也呼吁年轻人回乡创业,他深切希望当今社会的青年心怀为国奉献的担当意识,拥有如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那般报效祖国的决心。“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李升彬期待着更多年轻人能够为祖国美丽乡村建设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

李升彬指出,目前合作社为了尽快推广品牌、提升销量,走的是压缩利润、让利于民的道路。但在非转基因稻种、专业机构育秧、稻鸭管理等高成本因素的前提下,低收益的道路无法长久,因此带来的资金紧张也对合作社的规模扩张造成了极大的限制。为此,合作社正在尝试与九江当地的“联盛超市”、“礼莱生物”等龙头企业达成合作,以便尽快将品牌和产品推向更加广阔的市场。但更加根本的解决方式依然是建立良好的产品推广渠道和培养具有丰富营销知识和管理技巧的现代化团队。

尽管未来的发展难免有曲折,但李升彬始终相信,在发展生态农业的时代潮流与全民健康饮食观念普及的前提下,合作社一定拥有光明的未来。从医五十载,如同每一位身具大德的医生,李升彬最盼望的就是药石生尘、万众健康。因此,他也更加希望,乡音合作社在带动家乡推广“稻鸭共生”,实现生态发展的同时,也能将这份绿色、健康与营养传播到更多地方、造福更多人!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搜集,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邮箱:2964342810@qq.com,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