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句容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诗画福地名城新时代

资讯 11-27 阅读:34 评论:0

        迈进新时代,“诗”和“远方”同频共振,发现创造价值与体验分享价值的有机融合,作为一种全新的体验形式,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文旅产业作为一项综合性产业,具有关联性高、涉及面广、辐射性大、带动性强等特点,据测算,对相关产业拉动比例为1:4。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文化使旅游的品质得以升华,旅游使文化的形象得以远播。

       位于长三角腹地的句容,东连镇江、西接南京,是南京的东南门户,是宁杭生态经济带上绿色经济的“脊梁”,总面积1385平方公里,呈现“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地貌特征,总人口60余万,是长江三角洲一座集港口、工业、商贸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城市。宁句城际轨道S6线、南沿江高铁于2018年先后破土动工,沪宁高速、沿江高速、扬溧高速、沪宁高铁、宁杭高铁穿境而过,旅游交通极为便捷,拥有2100多年建县历史,形成了以佛、道为特色的文化体系,得天独厚的山水人文优势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文化支撑,文化旅游产业在这里蓬勃兴起,曾经苏南的“工业经济洼地”正崛起为新时代的“生态文旅福地”,成长为长三角地区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一 、文旅融合前景可期

        近年来,句容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以及镇江市委、市政府关于文旅融合战略部署,以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基本路径,以深化文旅体制机制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加快文旅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推动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旅游接待总人次和综合收入连续3年(2016—2018年)增幅达15%以上,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发展效益同步提升。

       同时,句容是江苏省十三个文明古县之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胜迹,千年传承,文物古迹众多、种类丰富、时间跨度大。目前,全市共有“秦淮灯彩”“茅山道教音乐”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级3项、镇江市级5项,拥有“南朝石刻”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4处、镇江市级10处,着力将历史遗址、非遗项目、特色文化元素与各类文化旅游项目、旅游节庆活动相融合,广泛进行展示、巡演。秦淮花灯、春城马灯阵舞、后白张家镗舞、赤山湖芦亭二龙戏珠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社会化开发深度加大,参与频度增大。

       其境内宁镇山脉翠峰逶迤,山川纵横交错,水域风光以河流、水库、湖滩为主,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共有大小河道44条,总长310多公里,水域面积达30万亩。拥有5A级景区1家、4A级2家、3A级7家,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各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8家、省级工业旅游区(点)3家、省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41家,各类风格迥异的农家乐、客栈、民宿达300多家。

        句容发扬“店小二”精神,建设具有最优营商环境的创新创业名城,全力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工作,推动文旅项目高质量落地,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相继落户、开工、投产,为推动句容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注入了强劲动力。恒大文旅城、康缘中华养生谷等9个项目入围镇江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目前,恒大文旅城、康缘中华养生谷正在紧张建设中,计划总投资418.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5.4亿元,位居镇江市第一方阵。

       二 、文旅融合发展面临困难与不足

       总的来说,句容在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深度对标苏南先进发达地区,与人民群众对美好文旅生活的要求,还存在着差距和不足。一是文旅融合形式多、内容少。句容南道北佛,宗教文化丰富,一个县级城市同时拥有2个宗教文化圣地,在我省,甚至全国都是少见的,同时,茅山是南京都市圈红色文化高地,但是,融合不是简简单单把“文化菜”夹入“旅游饭”中,空乏无物,这样,往往培育出“鸡肋”品牌。二是文旅融合样式老、新意少。创意是文旅融合的“红娘”,但是门票经济大行其道,创新创意缺乏动力,融合创意偏少,老把式多,更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作品,多是机械复制,同质化竞争,发展后劲不足。三是文旅融合起步早、层次低。全市文化旅游机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长期以来,文化旅游系统内,优秀人才不愿进来,专业人才留不住,文旅复合型人才少,年轻干部少,职能融合受制于“人”,职能融合层次还有待拓展提升。

       三、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工作打算

       伴随着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机构改革的到位,标志着全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工作进入融合发展新时代,“诗和远方”走在一起,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成为横在我们文旅人面前的一道“门槛”。句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严格遵循客观规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深入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凝心聚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向着将“诗和远方”美好愿景转化为福地名城的美好现实砥砺前行,立志把句容打造成长三角地区最令人向往的山水田园福地。

       (一)坚持政策引导、科学规划,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文旅深度融合不能简单叠加、生硬捆绑,需要政策引导、科学规划。一是科学做好顶层设计,促进文旅产业健康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同城化等重大战略机遇,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等,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原则,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在产业准入、生态保护、功能布局、资源开发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持续优化“两山一湖”文旅融合发展格局,大力促进茅山(春城)乡村旅游区、茅山湖康体养生旅游区、天王戴庄有机文化旅游区、白兔乡村旅游区、边城运动度假区等文旅集聚区错位发展、有序竞争,推动各版块文旅设施均衡配置、特色打造、有机衔接,进一步提升文旅生产要素集中度。加强文旅产业与城乡建设、土地利用、水利交通、环境保护等各类空间性规划的有机衔接,以文旅融合发展为导向,提升城乡景观化,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智能化、全域化建设。二是强化文旅产业联动机制,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凝聚各方建设合力,统筹协调水利、财政、交通、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的物力、人力,扎实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攻坚工程,从科学管理、品质提升、公共服务、特色挖掘、线路开发等方面大力推进,同时,充分考虑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做到合理、适度开发,实现旅游发展、文化保护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逐步完善A级景区、旅游区(点)公共服务配套,破解秦淮、佛教、道教、葛洪、东乡等“潜藏文化密码”,使之融入“五山一水四分田”,使之形象具体、可视可感。坚持“一镇一特色”和“一村一品牌”战略部署,大力打造文旅街区、风情小镇、水美乡村,使各镇各村既有各自特色,又能相互衔接起来,形成多要素聚焦,多产业共融的新格局。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厚植文旅融合发展根基。提升依法治旅、依法兴旅水平,切实保障旅游者、经营者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恒大文旅城、康缘中华养生谷、茅山温泉谷等文旅项目建设,依托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A级景区、工业旅游区(点)、乡村旅游区以及成熟的旅游线路,点、线、面协同推进,带动沿线环境硬化、净化、绿化、彩化、亮化、美化,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大力发展花园、菜园、果园、茶园、田园、家园等融合载体,挖掘文化旅游产业致富潜力,不断发展壮大文旅产业,集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的全景产业链,打造一条环长三角经济带生态文旅经济圈。四是配齐配强文旅队伍,营造干事创业新风尚。推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发展,人才是关键。坚持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协同,努力筑好年轻干部“蓄水池”,着力引进理念新、会创意、懂管理的专业型、复合型文旅人才,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加快青年干部的成长成才,提高担当干事的专业能力,鼓励引导青年人才到基层一线锻炼,激励青年干部干事创业、敢为善成。五是推进“句容福道”建设,开创以质取胜福道品牌。充分借鉴和吸收苏南其他县市先进经验,结合乡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利用丰富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句容福道文化,发挥好“句容福道”纽带作用,将全市A级景区、旅游区(点)、特色景点等串联起来,串点成线,由线及面,推动文旅融合“点线面”均衡发展、互动联动,有序推动游憩设施建设,构建形态多样的自助游休憩驿站、生态景观体系等,打造具有句容标志的福道品牌。

        (二) 坚持创新驱动、创意增值,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高地。

        经过长期实践发展,句容已形成以茅山为核心的道教文化,以宝华山为中心的佛教文化,以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为圆心的红色文化都市圈,以秦淮花灯为代表的非遗文化等文化“富矿”。通过“资源+创意”,以创新创意连接文化与旅游,同时,将休闲运动、现代科技、工业文化、养生文化、农耕文化等多种元素与旅游产品相互融通,扩大文旅的“乘法效应”,强化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增强旅游品质,优化旅游体验,不断提升文旅产业生态链、产业链、价值链。一要在“真”上下功夫。依托真山真水、文化遗址、革命遗迹等,积极开发文旅产品,承办体育赛事,打造文体品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文旅创意,用真心、真情、真周到留住游客,释放独特文旅魅力,展现特有人文关怀。二要在“特”上下功夫。文旅融合既要符合市场经济客观规律,又能满足游客“猎奇”心理,旅游产品开发要有各自鲜明的主题,独有的内涵,防止“千城一面”“千景一面”,不断加强文旅产品的特色提升、内涵深化、功能优化。三要在“深”上下功夫。从小处着眼,从“深”处着手,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革命事迹等为小切口,运用现代声、光、电技术,推动数字景区、智慧城市建设,增强旅游体验的科技感,弘扬主旋律,讲好新时代句容故事。四要在“值”上下功夫。注重文化“包装”、艺术再造、内涵深化,增加丁庄葡萄、白兔草莓等农副产品的“文化味”,增强康养旅游、红色旅游、休闲旅游、农事体验、特色餐饮等旅游产品的文创属性,出台奖励扶持办法,激发文化旅游市场创新活力,提高社会各方参与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和开发制作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和美学价值,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产品附加值,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培育一批文化旅游特色产业集群。

       (三)坚持多维营销、深耕市场,开启全域旅游精准营销新模式。

        旅游宣传营销“走穴”易,“走心”难,“变现”就更难,要打好“融合牌”,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贯穿于节庆活动的策划、实施全过程中,充分挖掘句容人文历史、节庆品牌等文化要素,加大文化“走出去”力度,吸引更多游客“走进来”。一要建立立体宣传推介机制。旅游“三分造景,七分造势”,坚持做大做强草莓节、葡萄节、茶香文化节等有影响力的推介活动,开通文体活动、重大赛事的旅游推介通道,加强与中央、省市重要媒体以及携程、驴妈妈等知名OTA合作,形成线上、线下专业化、品牌化、一体化营销体系。把旅游招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明确招商任务,强化激励措施,加强招商针对性,变“招商”为“选商”。同时,奔赴全国大中城市,办好客场推介活动,建立政企合作、部门协作、行业合作、区域合作的宣传推广机制,形成多领域、多层次、多维度的立体化宣传推介模式。二要增强营销科技含金量。运用现代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借助电视、报纸、网络、广播等媒体,运用数字创意、网络直播等多种形式,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现句容山水魅力、物产特色等,根据不同客源地、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群体的游客偏好,精准投放广告信息,精细开发和培育市场,让“葛洪故里,秦淮源头,福地句容欢迎您”的旅游形象深入人心。三要延伸文旅产业链。坚持市场化、品牌化,改进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激发文化旅游市场活力,立足句容风土人情,加强休闲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农事旅游等产品开发力度,引进开拓性强、市场前景好文旅项目,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做好“有中生特”,另一方面,紧扣文旅消费新热点,做好“无中生有”,推出更多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的文旅产品,推动文旅产业向中高端集聚。四要强化文旅融合发展空间。深入开展城市品牌战略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特色文旅产业要素配套,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布局合理、形象鲜明的旅游标识系统,与城市主要出入口、客运枢纽中心相衔接,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的出入口,树立全市旅游导览图。发挥好重点文旅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加大恒大文旅城、康缘中华养生谷建设等重点文旅项目推进力度,鼓励在交通枢纽中心、景区、旅游区(点)、民宿、酒店等游客集聚地,适度安排文旅互动体验、文创产品展售等,形成具有句容特色文旅产业矩阵。(作者许家荣系中共江苏句容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搜集,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邮箱:2964342810@qq.com,本站将立刻删除。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